English

21世纪 敲击我们的心灵

2000-12-29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郭红梅 李海清 庞永厚 我有话说

●生活●

孙静(31岁)我今年去了两次外地旅游,感觉特别好,一次是泰山,另一次是海南。新世纪,我想去黄山和云南旅游。每年之中要有几个亮点,这样一年才充实、快乐。

桑乃贤(56岁)我今年开通了爱心公益热线,明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温暖。2001年是国际志愿者年,相信志愿者在新世纪会大有作为。

王红(36岁)下岗以后,每个人都希望重新找回一份工作。新世纪应该给每个下岗工人多一些机会,让我们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我正忙着学习外语,如果我国能在新世纪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我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申奥●

王红伟(40岁)我盼望明年我们能将奥运会申办下来,这将是新世纪的头彩。届时,北京的路会更宽更广,我的工作会更充实有意义。出租车是北京人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窗口,我现在加强学习各方面知识完善自己。

李玮(25岁)申奥是每个中国人下个世纪最大的关注焦点,我真心希望我国有机会申办2008年奥运会。相信北京人会用8年的时间将北京建设得更美好,那时天比现在要蓝,水比现在要清,北京的环境将比现在更漂亮。

王越(57岁)申奥是国家的大事,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是做好每一件小事。像垃圾分类,不用一次性餐具,尽量使用再生纸等等。申奥不仅是一件体育盛事,它对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申奥与我们每个人有关。

●工作与学习●

林春霞(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新世纪新变化,我希望自己生活得更轻松,学些新东西,而且把旅游纳入自己的消费目标。如果现实促使我变化,我就主动接受,我想在新世纪人们不能停留在20世纪的标准,社会在变,人也要变,当然,个性化的、公认为美的不能抛弃。新世纪里的许多事物无法预料,甚至可能是爆炸性的,人只能通过疯狂工作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但同时需要放弃对轻松的需求,有时可能会有顾此失彼的感觉。现在年轻一代越来越聪明,发展速度很快,甚至是跳跃性的,我觉得我们不能再按部就班发展,我希望自己在新世纪找到准确定位,同时又适应立体化的生存。

陈俊卿(退休教师):我希望新世纪对老年人能多关照,首先在饮食方面,现在空巢家庭很多,社区应该搞些公共食堂,既可以容纳更多劳动力,又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食粮,而且应让老年人分享到社会进步的福利。

刘力(21岁)我想在新世纪为自己建立一个网页,通过它来结识全国各地的朋友。北京申奥对于全国人民来讲,是民心所向的大事。大家可以在网上认识新北京,了解新北京。

陆婷婷(18岁)明年我就要高考了,妈妈答应我,考上大学就会奖励我一台电脑。我将为这份新世纪的礼物尽全力奋斗。我考上大学以后,一定会在互联网上学到更多课堂里没有的知识。我的新世纪愿望是做一个网络高手。

●预测未来社会●

林春霞:21世纪的社会要有与现在不同的特征,目前为止,改革开放后一些地方的人仍然很保守封闭,希望21世纪陈旧的东西能消除掉。中国的历史悠久,但传统的东西越浓厚,束缚也越大。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人的心态复杂,既要总结过去,又要面对未知的世纪,托尔斯泰就是跨世纪作家,他的作品里就流露出跨世纪的影子很多,看过他的作品给我的感受是:要么崛起,要么就因平庸而消亡。

我感受人的一生结果并不重要,关键在过程。目标其实并不是唯一的,新世纪里人应该有多重选择,相信跳跃式发展,也许成功并不用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这在新世纪是最明显的特征。原来找不到的答案,新世纪可能会找到,原来力图寻求答案的东西,变革中很有可能被另一种东西代替,而且可能它并不是最初想要寻求的答案。

尔曼先生(广告人):我想21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淡蓝色时期,这是个高科技、网络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用淡蓝色形容,因为它既是向上的,又尚未把一些顽疾抛开,它将是个未完全成熟的世纪。中国社会个人品味未成气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准还低,意识受外界影响较大,国门虽然打开了,但有的能接受,有的不能接受,比如抽象画,人们接受就有局限性,我希望中国人受教育水平能提高到一定层次,有了基础会便于作世界性的交流。此外,中国在意识领域开发方面较弱,现在国民认为谁富裕谁位置就高,但有多少钱算有钱呢?应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自我素质的提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净化我们社会的生活秩序。

21世纪里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海岩(作家):作为一名作家,我对进入21世纪后的文学创作有一种恐惧感。现在的文学创作好像越来越是年轻人的事。作家的优势是他拥有的人生经验、知识和信息量较高,以此抚爱和指导读者。新世纪,信息来源越来越广,很多读者掌握的信息量可能不比作家少,作家的创作优势不复存在。在新世纪,作家要想承担起人类的良心,指导人生,太难了。作家千万不要摆出说教的姿态。

再者,在残酷的竞争面前,真正静下心来关注文学的人越来越少,加之互联网的无孔不入,从事纸介文学创作的人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作家们的布局谋篇等创作习惯会成为过去。作家作品中提供的信息,不能使读者兴奋,习惯于网络语言的年轻人也会与作品中的语言形成隔阂。作家们会手足无措,不知写什么好,淘汰率也将非常高。过去说“各领风骚三、五年”就是奇迹,将来“各领风骚三、五个月”就不错了。像金庸现在也只是讲讲学,王朔们更是只写写自传而已。

侣海岩(昆仑饭店董事长):21世纪无疑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生产技术、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等都将快速更新。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经营者,感到有点跟不上时代步伐,希望国有企业能在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竞争中突出重围。

希望国企改革在21世纪的开头就能迈出较大步伐,使企业能在一个适于飞速发展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运转,让更多的国企经营者有信心迎接挑战。

闫凯(中国文化艺术网首席执行官):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但目前我国在互联网的应用上相对滞后。现在的互联网大都属于内容提供者(ICP),有一定服务功能,如查阅一些信息等。但要想深化发展,这是不够的,应向具体应用方面转化。随着互联网基础建设的发展,内容提供者(ICP)会转变为应用服务提供者(ISP),使网络更实用。使用宽带后,网上可进行视频、音频节目的播放,还可与无线网联结,对手机用户服务,其他电子商务、网上拍卖、企业财务与人事等管理服务,都将更具实用性和大众化。互联网也将得到良性发展。

罗晓(知名策划人):作为策划人,下世纪我们将更加关注知识经济中的重大事件,深入市场各领域,为新经济的兴起指点迷津。

从1999年策划《知本家风暴》一书,记录中关村一批代表20世纪末中国知识经济领衔人物的事迹,到今年策划《追随智慧》,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外的奋斗经历所引起的反响中,我们看到策划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虽然目前策划业缺乏规范和完善,但策划对于企业来说,就像医生和美容院一样,不可缺少。新经济在21世纪的飞速崛起,为中国策划人搭起了一座自由驰聘的舞台。

卓立(小学校长):人类在过去的100年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下世纪,信息技术、航天、生物工程、能源、电子制造、环保产业等领域将取得更大的进展,我们处于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感到骄傲和自豪,更感到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孩子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特别要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精神。另外,掌握适应国际交际的语言能力和参与竞争的现代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摆在眼前的课题。

黄会林(北师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21世纪,媒体面对新的生存环境,新型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与体制的创新,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大发展,无不检验着中国电视的现实状态与发展潜力。无庸讳言,中国电视因其实践超速而良莠不齐,因其理论滞后而后劲不足;而其背后则是文化、人才、思想等根本性的建设与提高。21世纪的中国电视,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为百姓服务”,坚持自己的民族化道路,向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汲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建立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主体,在未来的信息竞争和文化传播领域里确立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

金兆钧(著名乐评人):21世纪中国民族音乐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民族音乐的整理和再创作上也会大规模兴起,音乐工作者在新的机遇中将深入民间、挖掘优秀民族音乐遗产进行再创作,把民族音乐进一步打入国际音乐舞台。

新世纪民族音乐的挑战主要在唱片工业上,因为我们的民族音乐工业底子簿,运作机制不完善,包括版权保护等。但在新的机遇中,我们应加快与世界音乐的接轨过程,同步学习先进技术,逐步提升我们在音乐创作到制作上的水平。这是所有音乐工作者的责任。

彭航(律师):下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涉外案件逐渐增多,到国外参与诉讼在所难免,而且也较为普遍,这就要求律师积累经验,学习了解国外司法制度,尽快熟悉和掌握涉外案件的诉讼程序。

当前律师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律师业今后协作关系,共同联手办案是一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司法现状令律师普遍不满的是有些庭审法官的素质低。一是业务水平低下,好多法官不是部队转业就是转自其他行业,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二是作风差,办案拖拉,不认真甚至腐败堕落。21世纪的司法建设一是健全法律和监督机制,二是对司法从业人员要像律师一样进行严格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考核。

版主留言:20世纪将划上句号,21世纪披着她神秘的面纱向我们走来,虽然人类有种种的设想,历史的发展仍会按着它固有的轨迹运转下去,今天的世界已让人们看到许多的意料之外,不知道明天我们还会经历几多的变化莫测,压力也好,不适应也罢,新的生活、新的事物、新的意识在有形无形间生长着,我们面对这一切也只有不断调整自己,当然这种调整并不是要疏离于那些原本美好的、善良的追求。

聊到这里,我们“北京热线”版该要向一直关爱我们的读者告别了,因为本报明年将要改版,版面格局将要发生很大变化,为了顺应这种变化,“北京热线”版将告一段落,很感谢读者朋友曾给予我们的支持、理解。

希望新的世纪让您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也希望新的世纪给大家带来新的机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